Nat Chem | 用深度学习方法求解薛定谔方程

Nat Chem | 用深度学习方法求解薛定谔方程

引言

理论上,通过求解给定原子体系电子的不含时薛定谔方程可以获得任意化学性质。尽管目前只能精确计算出简单孤立氢原子体系的解析解,但固态物理和量子化学领域都已经发展出了许多成功的数值近似方法。对于包含几十个电子的小分子,基于组态相互作用(configuration-interaction)的方法及耦合聚类(coupled-cluster)方法或QMC(multideterminant quantum Monte Carlo)方法可以达到可喜的准确度,电子能量准确度最高可达6位有效数字。然而,高精度方法的计算成本随电子数目呈指数增加,无法计算较大的原子体系;而可以处理大原子体系的方法(如DFT)精度有限。

近日,来自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研究者们报道了一种新的深度学习QMC方法——PauliNet,它用功能更强大的深度神经网络(DNN)表示替代了目前在标准Jastrow factor和backflow transformation中使用的函数形式。除了在表示能力上的增强,该网络架构是专门为编码有效波函数而设计的并使用多参考HF方法作为基线。这些从物理学出发的架构选择,对于获得一个不仅高度准确,而且还能稳健收敛,同时保持计算效率的方法至关重要。通过几个体系的测试,作者展示了PauliNet这一神经网络拟设可以使用更少的行列式达到较高的精度。另外,作者还使用28电子的环丁二烯分子的过渡态能量计算进一步展现了PauliNet的优势。

结果

DNN电子波函数拟设

作者对电子薛定谔方程的深度学习解法的核心是一个称为PauliNet的波函数拟设,它既包含了可以很好地描述电子波函数的基本物理学方法——Slater行列式、多行列式扩展、Jastrow factor、backflow transformation和尖峰(cusp)条件,也包含了能够编码异质分子体系中电子运动的复杂特征的DNN。作者提出的波函数属于多行列式Slater-Jastrow-backflow类型。 

Nat Chem | 用深度学习方法求解薛定谔方程

其中,Jastrow factor J,和backflow f都由DNN表示,可训练参数为θ (图2)。这些DNN为PauliNet提供了卓越的表示能力,而行列式、单电子分子轨道φ_μ、及电子尖峰γ组成了PauliNet的物理基础。

Nat Chem | 用深度学习方法求解薛定谔方程

Nat Chem | 用深度学习方法求解薛定谔方程

图2 PauliNet架构

数据来源:Nature Chemistry

每个有效的电子波函数都必须相对于自旋电子的交换是不对称的,一如量子化学中常见的方式,作者通过矩阵行列式实现反对称性,因为行列式在交换任何两行或两列时都会改变符号。

为确保变分优化问题的良好起点,作者采用了近似HF方法。具体来说,作者使用具有较小完整活动空间的多参考HF计算,并根据其线性系数的大小选择最主要的行列式及其轨道。使用HF优化的单电子的分子轨道,φ_μ(r)随后被用作PauliNet输入,并在训练期间由且仅由backflow transformation修改。

当电子彼此接近并且原子核接近时,任何基态电子波函数都遵循由尖峰条件定义的精确渐近行为。作者选择将尖峰条件直接构建到PauliNet函数形式中,因为这样可以消除局部电子能量的差异,从而使训练更加高效稳定。

稳健的深度Jastrow factor和backflow

PauliNet与常规QMC拟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使用DNN来表示Jastrow factor和backflow 函数。为了保留波函数的反对称性,用以计算Jastro factor和backflow的DNN在设计之初即分别具有针对相同自旋电子交换(mathcal{P}_ij)的不变性和等变性。

Nat Chem | 用深度学习方法求解薛定谔方程

作者发现尝试用DNN表示耦合电子坐标的标准backflow形式会导致优化比较困难。因此,PauliNet的backflow的形式是将裸露的单电子分子轨道与多电子等变函数f(方程(1))相乘。结合少数几个行列式,就可以很好地表示电子节点表面。另外,构建用以学习势能函数的DNN与以下两者密切相关:粒子排列的不变性和等变性、以及粒子相互作用是其距离的函数。最终,PauliNet使用了一种这样的DNN架构——SchNet——的修改版本。

Nat Chem | 用深度学习方法求解薛定谔方程
Nat Chem | 用深度学习方法求解薛定谔方程

用更少的行列式得到更精确的结果

作者通过变分原理训练PauliNet,使总电子能最小化(变异QMC)。通过采样电子分布|ψ|^2,在运行时生成的电子构型作为训练数据。我们首先测试了在DeepWF中使用过的测试体系,特别是氢分子(H_2)、氢化锂(LiH)、铍(Be)、硼(B)和线性氢链H_10。在单个GTX 1080 Ti图形处理单元(GPU)上训练几十分钟到几小时后,对于单原子和双原子体系PauliNet可以准确计算97%到99.9%的电子相关能量(图3),在所有情况下都远超DeepWF的精度。作者将这些结果与标准的单行列式和多行列式、包括或不包括backflow的变分蒙特卡洛(VMC)方法进行比较。在所有情况下,使用6个行列式的PauliNet都比单行列式和少数行列式的的拟设表现更好,并且仅被具有数十或数百个构型状态函数(CSF)的波函数所超越,而这些相当于数百到数千行列式。

Nat Chem | 用深度学习方法求解薛定谔方程

图3 PauliNet的性能

数据来源:Nature Chemistry

图4强调了作者方法的两个关键方面。首先,随着训练从最初的HF基线水平发展到最终报告的值,相关能量的误差单调减少。在大多数情况下,学习曲线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这表明了PauliNet具有很强的表示能力,并表明使用更多的计算资源可以实现更高的准确性。其次,作者将完整的拟设与仅使用单个行列式的变体、与没有backflow的变体分别进行了比较,发现这两个组件对于优化HF基线的节点表面并因此达到较高的准确性非常重要。通过强大的backflow transformation,增加的每个行列式都大大增加了拟设的灵活性。

Nat Chem | 用深度学习方法求解薛定谔方程

图4 backflow和多行列式在PauliNet训练中的作用

数据来源:Nature Chemistry

作者进一步分析了按比例增加行列式数目和体系大小时PauliNet的表现。在四种同元素双原子分子(Li_2到C_2)中,PauliNet均可以以较少的行列式得到高准确度的结果。在几到几十个行列式范围内,PauliNet超过了现有的变分方法结果;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达到了相应扩散蒙特卡罗(DMC)结果的准确性。作者注意到,使用PauliNet实现DMC并不困难,而这有望进一步提高其准确性。 

Nat Chem | 用深度学习方法求解薛定谔方程

图5 PauliNet准确度与行列式数量

数据来源:Nature Chemistry

捕获强相关能

与原子和双原子不同,线性氢链H_10显示出很强的相关性,相关能占电子能量的重要部分而单行列式或少数行列式的HF方法无法描述这类体系。

对于H_10的平衡构象和拉伸构象,PauliNet使用16个行列式可分别计算出98.41(8)%和98.4(3)%的相关能(图6)。使用一个单独的行列式(98.10(9)%和97.5(4)%),结果只会稍差一些,但是当同时移除backflow时(93.7(2)%和82(2)%),结果则明显变差。与标准的VMC拟设相比,PauliNet效果更好。

Nat Chem | 用深度学习方法求解薛定谔方程

图6 PauliNet与H_10 

数据来源:Nature Chemistry

 

应用到更大的体系上

前面两节展示了PauliNet在相对较小的基准体系上的性能,对于这些体系,已经可以从成熟的方法中得到基本准确的结果。在本节中,作者直接将PauliNet用于具有复杂电子结构的大分子上,对于这些分子,只有高度定制化量子化学方法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结果。作者选择了环丁二烯的互变异构化(图7a,28个电子),这一化学过程同时受到了实验化学和理论化学的极大关注。实验估计势垒范围在1.6到10 kcal/mol之间,而CCSD(T)方法预测结构为18 kcal/mol,高估了2倍左右。从MR-CC方法中得到的结果是目前最好的,为7到11 kcal/mol之间。

Nat Chem | 用深度学习方法求解薛定谔方程

图7计算环丁二烯互变异构化的势垒

数据来源:Nature Chemistry

使用PauliNet 和10个行列式和与此前小体系上相同的超参数,作者获得了环丁二烯的最小能级和过渡态的全电子变分能量,从而获得了势垒。由于能量屏障仅占总能量的0.01%,因此作者使用改进的优化协议来稳定神经网络的训练。通过此修改,总能量平稳收敛(图7b)。通过以250和375次迭代的同步周期运行两个独立的优化,作者获得了分别为9.9±0.6和7.7±0.6 kcal/mol的能垒估计值,两个结果都在MR-CC方法预测值所覆盖的范围内。作者提到,与需要使用特定于系统和状态的波函数拟设的MR-CC方法相比,PauliNet拟设可以对所有体系使用同一套参数。对于环丁二烯的每个同步优化,在单个GTX 1080 Ti GPU上每次迭代需要50s。

讨论

PauliNet,作为一个实数空间中电子波函数的DNN表示,效果优于不使用大量行列式扩展的最先进的变分量子化学方法。因此,PauliNet可以高精度地扩展到更大的体系。

与QMC中使用的标准函数形式相比,使用DNN有几个优点。首先,DNN更高的灵活性使得变分方法可以达到或超过DMC的精度,这有助于精确计算出包括电子能在内的各种电子性质。第二,除了编码电子间更复杂的多体相关性外,DNN在空间自由度上的灵活性基本不受限制,规避了量子化学不完全基组的“诅咒”。第三,标准QMC中接近重核的局部能量的快速振荡,使得过渡金属等较重元素必须使用伪势。DNN的灵活性可以通过平滑这种振荡来避开这种必要性。

在经典量子化学方法中,强相关性通常是通过使用大量的多行列式扩展来处理的,这对计算要求很高,并引入了如何选择适当的行列式的问题。作者表明,DNN能够学习电子之间的强相关性,而不需要任何专门的调整。虽然目前还不清楚这在严格的数学意义上是否具有优势,但这恰恰是DNN在各种现实世界应用中被证明为强项的任务。

简单的对比了PauliNet与FermiNet可以发现两种架构潜在的改进方向。将在FermiNet的架构设计和优化方法与PauliNet的物理约束相结合,用于发展一种计算上负担得起的、可扩展的、且高度精确的量子化学黑盒方法,似乎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方向。

代码地址

Zenodo: https://doi.org/10.5281/zenodo.3960827

Github: https://github.com/deepqmc/deepqmc

参考文献

Hermann, J., Schätzle, Z. & Noé, F. Deep-neural-network solution of the electronic Schrödinger equation. Nat. Chem. 12, 891–897 (2020).

X